铜合金按合金元素差异可分为黄铜、青铜、白铜三大类,其成分特征直接决定了力学性能(如强度、延展性)、耐腐蚀性及加工性,是成分分析的基础参考框架。
合金类别 | 核心合金元素 | 典型成分范围(质量分数) | 主要用途 |
---|---|---|---|
黄铜(Cu-Zn 系) | 锌(Zn) | Cu:55%~95%;Zn:5%~45%;(部分特殊黄铜含 Pb、Sn、Mn 等,如铅黄铜含 Pb 1%~4%) | 电子接插件、散热片、阀门、装饰件 |
青铜(非 Zn/Sn 系为 “特殊青铜”) | 锡(Sn,传统青铜);铝(Al)、锰(Mn)、硅(Si)、铍(Be)等(特殊青铜) | - 锡青铜:Cu 80%~98%,Sn 2%~20%;- 铝青铜:Cu 70%~95%,Al 5%~30%;- 铍青铜:Cu 95%~99%,Be 0.2%~2.5% | 轴承、弹簧(铍青铜)、耐蚀零件(铝青铜)、导电触点 |
白铜(Cu-Ni 系) | 镍(Ni) | Cu:50%~85%;Ni:5%~30%;(常含 Fe、Mn 以提升强度,如铁白铜含 Fe 0.5%~2%) | 精密仪器零件、海洋工程(耐海水腐蚀)、热电偶保护管 |
根据分析精度、样品损耗需求及检测效率,常用方法可分为无损分析(不破坏样品)和有损分析(需取样制备)两类,具体技术特点及适用场景如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