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氏硬度试验
金属洛氏硬度试···
焊接工艺评定
无损探伤
镁合金金相分析是研究镁合金微观组织结构的重要方法,对于了解镁合金的性能、优化加工工艺具有关键作用,以下是相关介绍:
样品制备:将镁合金样品进行切割、研磨和抛光等处理,以获得平整、光滑的表面,确保金相观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
腐蚀处理:常用酸性溶液作为腐蚀剂,如氢氟酸、硝酸等,通过腐蚀凸显晶界和相的分布,腐蚀时间和温度需根据样品和腐蚀剂特性优化。
金相显微镜观察:使用金相显微镜对腐蚀后的样品进行观察,可调节放大倍数和对比度,观察晶粒结构、相的分布、晶界特征等。
图像分析: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金相显微镜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,定量测定晶粒尺寸、相的含量、晶界密度等参数。
结果解释:根据金相分析结果,评估晶粒尺寸、相的分布均匀性、晶界特征等,从而了解镁合金的性能和加工性能。
晶粒尺寸与形态:观察并测量平均晶粒尺寸、晶粒度级别,分析晶粒是等轴晶、柱状晶还是其他形态,以及晶粒的均匀性。例如,AZ31B 镁合金母材的晶粒尺寸约为 20-50μm,微观组织均匀。
相组成与分布:识别镁合金中的相,如 α-Mg 相、β-Mg17Al12 相等,并分析其分布情况。如 AZ31B 镁合金焊缝区主要由 α-Mg 相和晶界处不连续的共晶组织组成,共晶组织多以不连续的网状结构沿等轴晶的晶界处分布。
铸造缺陷:检查是否存在缩松、气孔、夹杂、冷隔等铸造缺陷,评估其对镁合金性能的影响。
热处理效果:分析热处理后镁合金的组织变化,如固溶是否完全、时效析出状态等,判断热处理工艺的合理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