铸铁因成本低、耐磨性好、热传导性佳,成为民用车辆的首选,主要分为:
成分 | 含量范围 | 主要作用 | 对性能的影响 |
---|---|---|---|
铁(Fe) | 余量(约 90% 以上) | 作为基材,形成金属骨架。 | 纯度影响基体强度,杂质(如硫、磷)需严格控制(硫<0.15%,磷<0.3%)。 |
碳(C) | 2.5%~3.5% | 以石墨形式存在时可润滑摩擦面,减少噪音;以渗碳体形式存在时提高硬度。 | 碳含量过高易导致材料脆化,过低则耐磨性下降。理想状态为石墨呈细小片状均匀分布。 |
硅(Si) | 1.0%~2.5% | 促进石墨化,防止碳以渗碳体形式析出,改善铸造流动性和切削性能。 | 硅含量过高会降低强度,需与碳含量匹配(硅 / 碳比约 0.5~0.8)。 |
锰(Mn) | 0.5%~1.0% | 与硫形成硫化锰(MnS),减少硫的有害作用(硫易导致热脆),提高耐磨性和强度。 | 锰含量过高会增加淬硬性,可能导致刹车盘开裂。 |
硫(S) | ≤0.15% | 少量存在可改善切削性能,但过量会降低材料韧性和热导率,加剧热裂纹风险。 | 需严格控制,通常通过锰来中和硫的负面影响。 |
磷(P) | ≤0.3% | 形成磷共晶,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,但过量会导致材料脆性增加。 | 常用于耐磨铸铁(如高磷铸铁),但现代刹车盘多控制在 0.1% 以下。 |
合金元素(铬 Cr、镍 Ni、钼 Mo 等) | 0.5%~2.0%(总含量) | 铬:提高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;镍:改善高温强度和韧性;钼:增强热稳定性和抗热疲劳性。 | 多用于高性能刹车盘(如赛车),成本较高,民用车型较少添加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