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jpg)
完整的成分分析需遵循 “样品预处理→选择分析方法→数据检测→结果验证” 的逻辑,确保数据准确可靠:
不同分析方法的原理、精度、成本差异显著,需根据需求针对性选择,以下为核心方法的关键参数对比:
| 分析方法 | 原理 | 检测元素范围 | 精度(含量下限) | 分析速度 | 优势 | 劣势 | 适用场景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直读光谱(OES) | 样品激发产生特征光谱,按谱线强度定量 | 金属元素(Fe、Cr、Ni、Cu 等) | 0.001%~0.1% | 快(30s) | 无需溶解样品,原位检测;操作简单 | 轻元素(C、O、H)检测差;样品需导电 | 车间快速材质鉴别(如不锈钢、铝合金圆棒) |
| X 射线荧光(XRF) | X 射线激发元素荧光,按荧光能量定量 | 金属 + 部分非金属(S、P) | 0.005%~0.01% | 较快(2min) | 无损检测;固体 / 粉末均可测 | 轻元素(C、N)检测精度低;受基体干扰大 | 成品圆棒无损成分筛查;合金元素半定量分析 |
|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(ICP-OES) | 等离子体激发元素发射光谱,多元素同时测 | 绝大多数金属 + 非金属(P、S) | 0.0001%~0.001% | 中(5~10min) | 精度高、多元素同步分析;线性范围宽 | 需溶解样品(耗时);仪器成本高 | 实验室精准分析(如铝合金中 Mg、Si 含量;钢中 Mn、Cr) |
|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(ICP-MS) | 等离子体电离元素,按质荷比定量 | 绝大多数元素(含痕量重金属) | 0.000001%(ppb 级) | 中(10~15min) | 痕量 / 超痕量分析精度极高;可测同位素 | 需溶解样品;易受基体干扰(如高盐样品) | 环保检测(如圆棒中 Pb、Cd、Hg 等有害元素);高纯金属分析 |
| 化学分析法(滴定 / 重量法) | 化学反应定量(如滴定测 Ni、重量法测 Si) | 特定主量元素(如 Fe、Cu、Si) | 0.1%~100% | 慢(1~2h) | 成本低、主量元素精度高;无需复杂仪器 | 操作繁琐;一次仅测 1 种元素;依赖操作人员经验 | 标准样品校准;主量元素精准定值(如碳钢中 C 含量) |
| 氧氮氢分析仪(ONH) | 惰性气体熔融 - 红外 / 热导检测 | O、N、H(气体元素) | 0.0001%~0.001% | 快(5min) | 专门针对气体元素;精度高 | 仅测 O、N、H;需样品熔融(破坏性) | 钢棒、钛棒中气体含量检测(影响疲劳性能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