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地板的基体为铁碳合金,铁(Fe) 是基体骨架(占比 90% 以上),碳(C) 是决定其组织和性能的关键元素,根据碳含量和存在形式,主要分为灰口铸铁和球墨铸铁两类(工业铁地板以这两种为主),成分差异如下:
类型 | 碳(C)含量 | 碳的存在形式 | 核心特性 | 适用场景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灰口铸铁 | 2.7% - 3.8% | 片状石墨(分布于珠光体 / 铁素体基体中) | 成本低、铸造性好、减震性强、耐磨性优,但强度较低(抗拉强度 150-300MPa)、脆性略高 | 中低载荷场景:普通检测平台、装配地板、轻型设备底座 |
球墨铸铁 | 3.0% - 4.0% | 球状石墨(通过球化剂处理,石墨呈球形) | 强度高(抗拉强度 400-900MPa)、韧性好、抗变形能力强,综合性能接近钢,但铸造工艺复杂、成本高 | 高载荷 / 高精度场景:重型机床底座、大型设备安装地板、高精度检测平台 |
为优化铁地板的强度、硬度、耐磨性及抗变形能力,需添加特定合金元素,不同元素的作用及添加范围如下:
合金元素 | 典型添加量 | 核心作用 | 注意事项 |
---|---|---|---|
硅(Si) | 1.0% - 3.0% | 1. 促进石墨析出,改善铸造流动性(减少缩孔、气孔);2. 提高基体强度和抗氧化性;3. 降低铸铁脆性(与 Mn 配合) | 过量(>3.5%)会导致铸件脆性增加,加工性能下降 |
锰(Mn) | 0.5% - 1.5% | 1. 中和硫(S)的有害作用(生成 MnS,避免热脆);2. 细化珠光体组织,提高硬度和耐磨性;3. 增强基体韧性 | 过量(>2.0%)会使铸铁变硬、变脆,难以切削加工 |
磷(P) | ≤0.15%(优质品≤0.1%) | 1. 低含量时:提高铸造流动性,减少铸件缺陷;2. 控制得当可细化组织,轻微提升硬度 | 有害元素:过量(>0.2%)会形成硬脆的磷共晶,导致铸件冷脆(低温下易断裂),必须严格控制 |
硫(S) | ≤0.12%(优质品≤0.08%) | 无有益作用,是主要有害元素之一 | 1. 易与铁形成 FeS,导致铸件 “热脆”(高温下开裂);2. 破坏石墨形态,降低强度;3. 需通过添加 Mn(生成 MnS)中和其危害 |
球化剂(球墨铸铁专用) | 0.02% - 0.05%(Mg/RE) | 使石墨从 “片状” 变为 “球状”,大幅提升强度和韧性 | 常用镁(Mg)或稀土元素(RE),添加量需精准控制:过量易产生气孔,不足则球化效果差 |
孕育剂(球墨铸铁专用) | 0.2% - 0.5%(Si-Fe) | 1. 细化石墨颗粒,避免石墨粗大;2. 均匀组织,减少成分偏析;3. 提升铸件的力学性能稳定性 | 通常与球化剂配合使用,以硅铁(Si-Fe)为主 |
成分 | 普通灰口铸铁地板 | 高强度灰口铸铁地板 | 球墨铸铁地板(QT450-10) | 球墨铸铁地板(QT600-3)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铁(Fe) | 余量(~94%) | 余量(~93.5%) | 余量(~93%) | 余量(~92.5%) |
碳(C) | 3.2% - 3.6% | 2.9% - 3.3% | 3.4% - 3.8% | 3.2% - 3.6% |
硅(Si) | 1.8% - 2.2% | 1.5% - 2.0% | 2.2% - 2.8% | 2.0% - 2.5% |
锰(Mn) | 0.8% - 1.2% | 1.0% - 1.4% | 0.6% - 1.0% | 0.8% - 1.2% |
磷(P) | ≤0.15% | ≤0.12% | ≤0.10% | ≤0.08% |
硫(S) | ≤0.12% | ≤0.10% | ≤0.08% | ≤0.06% |
镁(Mg) | - | - | 0.03% - 0.05% | 0.04% - 0.06% |
稀土(RE) | - | - | 0.02% - 0.04% | 0.03% - 0.05% |
工业中常用以下方法验证铁地板成分是否达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