硬度并非单一物理量,而是材料弹性、塑性、强度、韧性等力学性能的综合体现。其本质是:当外部载荷(如压力、冲击力)作用于金属表面时,材料抵抗 “永久变形或破坏” 的能力 —— 硬度越高,材料越难被压出痕迹、划伤或磨损。
硬度测试的核心优势在于:非破坏性或微破坏性(多数方法仅留下微小压痕,不影响材料整体使用)、操作便捷、结果可快速关联其他力学性能(如通过硬度值估算抗拉强度)。
根据加载方式(静载荷、动载荷)和测量指标(压痕尺寸、回弹高度、划痕宽度),金属硬度测试主要分为压痕硬度、回弹硬度、划痕硬度三大类,其中压痕硬度是工业中最常用的类型。
原理:用特定形状的 “压头”(如钢球、金刚石锥体 / 立方体)在静载荷下压入金属表面,保持一定时间后卸载,通过测量压痕的 “直径、深度或表面积” 计算硬度值。不同方法的核心区别在于 “压头形状” 和 “载荷大小”,适用于不同硬度范围的金属(如软钢、淬火钢、硬质合金)。
测试方法 | 压头形状 | 载荷特点 | 硬度指标 | 适用场景(金属类型 / 状态) | 特点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布氏硬度(HB) | 硬质合金球(Φ10mm 为主) | 大载荷(3000kg 常见) | 压痕直径计算 HB 值 | 软钢、铸铁、有色金属(如铝、铜合金)、退火件 | 压痕大、代表性强(反映材料整体硬度),但不适用于薄件或高硬度金属(易压头变形) |
洛氏硬度(HR) | 金刚石圆锥(HRC/HRA)、钢球(HRB) | 中载荷(60-150kg) | 压痕深度计算 HR 值 | 淬火钢、调质钢(HRC);软钢、铜合金(HRB);硬质合金(HRA) | 压痕小、可测薄件 / 成品件,操作快,硬度范围宽(分 A/B/C 等标尺) |
维氏硬度(HV) | 金刚石正四棱锥体(顶角 136°) | 小载荷(1-120kg) | 压痕对角线计算 HV 值 | 薄片金属、涂层 / 镀层、工具钢、硬质合金、微小零件 | 载荷可调节(微载荷 HV 适用于薄材),硬度值连续(无标尺限制),精度高 |
努氏硬度(HK) | 金刚石菱形锥体(长棱 172°30′,短棱 130°) | 微载荷(<1kg 常见) | 压痕长对角线计算 HK 值 | 极薄材料(如箔材)、半导体、玻璃、金属表面层 | 压痕细长(长对角线是短对角线的 7 倍),对薄材损伤极小,适合高精度测量 |
原理:将 “标准冲击体”(如钢球)从固定高度冲击金属表面,通过测量冲击体反弹后的 “高度” 计算硬度值 —— 材料硬度越高,冲击体回弹高度越大。代表方法:肖氏硬度(HS)
原理:用硬度已知的 “划痕器”(如金刚石针)在金属表面施加一定载荷并移动,通过测量 “划痕宽度” 或 “使表面产生划痕的最小载荷” 判断硬度。代表方法:莫氏硬度(仅定性)、显微划痕硬度(定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