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7001002-020

联系我们

邮箱:admin@ceboshi.cn
电话:4007001002-020
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伟业路3号德信AI产业园C座801-802 在线咨询

316L不锈钢临界点蚀温度的测量及校准-测博士

316L不锈钢临界点蚀温度的测量及校准-测博士

发布日期:2025-08-06 浏览次数:40


摄图网_403780215_银色的不锈钢锅(企业商用).jpg

316L 不锈钢因含 Mo(2-3%)和低 C(≤0.03%),具有优异的耐点蚀性能,广泛应用于化工、海洋、医疗器械等腐蚀环境中。临界点蚀温度(Critical Pitting Temperature, CPT) 是评估其耐点蚀能力的关键参数,指在特定腐蚀介质中,材料开始发生点蚀的最低温度(或不发生点蚀的最高温度)。以下从测量方法、校准流程及关键注意事项展开说明。

一、临界点蚀温度(CPT)的定义与意义

点蚀是不锈钢在含氯化物等活性离子环境中,因表面钝化膜局部破坏形成的小孔腐蚀,具有隐蔽性强、扩展快的特点。CPT 的物理意义是:在特定试验条件下,材料暴露于腐蚀介质中,刚好不发生点蚀的最高温度(或刚好发生点蚀的最低温度)。其数值越高,表明材料耐点蚀性能越好。

二、316L 不锈钢 CPT 的测量方法

CPT 测量需遵循标准化流程,目前国际通用标准包括 ASTM G150-13《不锈钢临界点蚀温度测试标准方法》 和 ISO 11463《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— 点蚀和缝隙腐蚀的评定》,核心原理是通过控制温度梯度,观察材料在特定氯化物介质中是否发生点蚀,进而确定 CPT。

1. 测量核心要素

  • 腐蚀介质:需模拟实际应用环境中的氯化物浓度,标准推荐介质为 3.5% NaCl 溶液(接近海水盐度)或 6% FeCl₃溶液(加速腐蚀,适用于快速筛选)。ASTM G150 优先推荐 3.5% NaCl 溶液(pH≈6.5-7.5),因其更接近自然环境。

  • 试样制备

    • 尺寸:通常为 10mm×20mm×3mm(或根据装置调整),需露出工作表面(非工作面用环氧树脂密封);

    • 表面处理:用 SiC 砂纸(从 240 目到 600 目)逐级打磨,去除氧化皮和缺陷,最终用乙醇清洗并干燥(确保表面粗糙度一致,避免影响点蚀敏感性)。

  • 实验装置

    • 温度控制系统:恒温水浴或加热套(精度 ±0.5℃),需保证介质温度均匀(温差≤±1℃);

    • 暴露装置:耐腐蚀容器(如聚四氟乙烯烧杯),试样通过惰性支架(聚四氟乙烯或陶瓷)固定,完全浸没于介质中;

    • 观察工具:光学显微镜(10-50 倍)或扫描电镜(SEM),用于判断点蚀是否发生。

2. 具体测量步骤(以 ASTM G150 为例)

  1. 介质配制:按标准称量 NaCl(分析纯),用去离子水溶解,配制 3.5% NaCl 溶液,搅拌均匀后测 pH 值(必要时用 HCl 或 NaOH 调节至 6.5-7.5)。

  2. 温度梯度设置:从低到高选择 5-7 个温度点(如 30℃、40℃、50℃…),相邻温度差 5-10℃,覆盖预期 CPT 范围(316L 的 CPT 通常在 50-70℃,具体因成分和状态而异)。

  3. 暴露试验:每个温度点放置 3 个平行试样,确保试样完全浸没且互不接触;暴露时间为 24 小时(标准推荐,可根据介质腐蚀性调整),期间保持温度稳定(波动≤±0.5℃)。

  4. 点蚀判断:暴露后取出试样,用去离子水冲洗,浸入 10% 硝酸溶液(室温)10 分钟去除腐蚀产物,再干燥。通过 光学显微镜(100 倍)观察

    • 若表面出现直径≥50μm 的小孔(点蚀坑),判定为 “发生点蚀”;

    • 无可见点蚀坑,判定为 “未发生点蚀”。

  5. CPT 确定:临界点蚀温度为 “未发生点蚀的最高温度”。例如:50℃时无点蚀,55℃时有 3 个试样均出现点蚀,则 CPT 为 50℃。

三、CPT 测量的校准流程

校准的目的是消除设备、介质和操作误差,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。核心校准项如下:

1. 温度测量系统校准

  • 校准对象:恒温水浴、热电偶、温度计(精度需≤±0.1℃)。

  • 校准方法

    • 用 标准温度计(经计量认证) 在实验温度范围内(如 30-80℃)选取 5 个点,将标准温度计与待测热电偶同时放入恒温水浴,稳定 30 分钟后记录读数;

    • 计算偏差(ΔT = 实测值 - 标准值),若偏差>±0.5℃,需对设备进行修正或更换。

  • 关键要求:确保试样所在位置的温度与设定值一致(可用多点热电偶测量浴槽内不同位置的温度,偏差需≤±0.5℃)。

2. 腐蚀介质校准

  • 浓度校准:通过 硝酸银滴定法 验证氯化物浓度(以 3.5% NaCl 为例):

    • 取 10mL 试样溶液,加 5 滴 5% 铬酸钾指示剂,用 0.1mol/L AgNO₃溶液滴定至出现砖红色沉淀,计算 Cl⁻浓度(公式:Cl⁻浓度 =(AgNO₃体积 ×0.1×35.45)/10),偏差需≤±0.1%。

  • pH 值校准:用 标准缓冲溶液(pH=4.00、7.00、9.18) 校准 pH 计,确保介质 pH 值在标准要求范围内(如 3.5% NaCl 溶液 pH=6.5-7.5)。

3. 参考试样验证

  • 用 已知 CPT 的标准试样(如 316L 标准品,CPT 经权威机构认证) 同步进行测量,若实测 CPT 与标准值偏差>±2℃,需检查实验流程(如试样表面处理、暴露时间)并重新校准。

4. 设备稳定性校准

  • 恒温水浴的 控温稳定性:在设定温度下(如 50℃)连续监测 24 小时,记录温度波动,波动范围需≤±0.3℃(避免温度波动导致点蚀判断误差)。

四、影响 CPT 测量的关键因素及注意事项

  1. 材料状态:316L 的 CPT 受显微组织影响(如冷加工会提高点蚀敏感性,CPT 降低;固溶处理可提升 CPT),需明确试样的热处理状态(如 1050℃固溶 + 水淬)。

  2. 表面状态:表面粗糙度需统一(如 600 目砂纸打磨),若存在划痕或氧化皮,会导致点蚀提前发生(CPT 测量值偏低)。

  3. 介质纯度:需用去离子水(电导率≤10μS/cm)配制溶液,避免杂质离子(如 Cu²⁺、Fe³⁺)加速点蚀。

  4. 平行实验:每个温度点至少 3 个平行试样,若结果不一致(如 1 个发生点蚀,2 个未发生),需增加试样数量或缩小温度梯度(如从 5℃改为 2℃)。


4007001002-0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