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合金金相分析是通过观察铜合金内部显微组织(如晶粒形态、析出相、缺陷等),研究其成分、加工工艺与性能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,在材料质量控制、工艺优化、失效分析等领域应用广泛。以下从分析目的、核心步骤、观察内容、典型组织及应用场景等方面展开详细说明。
铜合金金相分析的核心目的是通过显微组织特征,揭示材料的 “成分 - 工艺 - 组织 - 性能” 关联,具体包括:
铜合金金相分析的关键在于样品制备和显微观察,具体步骤如下:
不同类型铜合金因成分和工艺不同,显微组织差异显著,以下为典型示例:
铜合金类型 | 典型成分 | 工艺 | 典型组织特征 |
---|---|---|---|
纯铜(T2) | 99.95% Cu | 退火 | 单相 α-Cu(面心立方),等轴晶粒,晶界清晰,无析出相(浸蚀后呈浅灰色晶粒 + 黑色晶界) |
α 黄铜(H62) | 62% Cu,38% Zn | 热轧 + 退火 | 单相 α 固溶体(Cu-Zn 固溶体),等轴晶粒,可能有少量夹杂(如 Fe₃O₄) |
α+β 黄铜(H68) | 68% Cu,32% Zn | 热轧 | α 相(浅黄)+ β 相(深棕),α 相呈岛状分布于 β 相基体中 |
锡青铜(QSn6.5-0.1) | 93% Cu,6.5% Sn,0.1% P | 铸造 | 树枝状 α 相(基体)+ 晶界处 Cu₃P 化合物(白色颗粒),可能有轻微枝晶偏析 |
铝青铜(QAl9-4) | 87% Cu,9% Al,4% Fe | 淬火 + 回火 | α 相(基体)+ FeAl₃析出相(弥散分布的白色颗粒),晶粒细小均匀 |
铬锆铜(C18150) | 98.5% Cu,0.8% Cr,0.1% Zr | 固溶 + 时效 | α-Cu 基体 + 弥散分布的 Cr₂Zr 析出相(纳米级,需 SEM 观察),晶粒呈等轴状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