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氏硬度试验
金属洛氏硬度试···
焊接工艺评定
无损探伤
铸铁金相分析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铸铁中的金相组织结构,以揭示铸铁的组织特征和性能的方法,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:
了解组织结构:通过金相显微镜等设备对铸铁样品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,了解铸铁材料的晶粒形貌、晶界分布、夹杂物和孔隙等组织特征,为铸铁材料的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。
分析相组成:对铸铁样品中的各种相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,包括珠光体、渗碳体、气孔、夹杂物等,从而了解铸铁材料的相组成和含量分布情况,为铸铁材料的性能评价提供科学依据。
评价材料性能:通过对铸铁样品的组织和相组成进行定量分析,评价铸铁材料的力学性能、耐磨性能、耐蚀性能等物理和化学性能,为铸铁材料的工程应用提供重要参考。
指导工艺优化:通过对铸铁样品的组织和相组成进行分析,为铸铁材料的熔炼、浇注、固化等制备工艺提供科学依据,指导优化工艺参数,提高铸铁材料的质量和性能。
石墨
片状石墨:灰口铸铁的石墨为片状,按照 GB/T 7216 标准,可分为 A 型、B 型、C 型、D 型、E 型、F 型等 6 种。其中 E 型石墨呈枝晶分布,具有强烈的方向性,在应力作用下易引发裂纹,会大大降低灰铸铁的力学性能。
金相组织 灰口铸铁片状石墨
球状石墨:球墨铸铁的石墨为球状,按照 GB 9441 标准,可以划分为 6 个等级。由于其以球状形式存在,减少了对基体的切割作用,综合性能远比灰铸铁高,石墨球化率是衡量铸铁质量的重要指标。
铁素体:出现形式主要有牛眼状、网状和破碎状三种形态,其含量直接决定了铸铁的硬度和强度。
珠光体:珠光体含量和珠光体形态是金相组织检验的重点项目。珠光体含量不足会导致铸铁硬度和强度下降,球状珠光体比片状珠光体的硬度低,耐磨性也低。
渗碳体及碳化物:渗碳体的存在会增加铸铁的硬度和脆性,降低塑性和韧性,使铸件加工性变差,加工过程中易脆裂。碳化物属于硬脆相,细小而分散的游离碳化物一般对铸铁性能影响不明显,甚至可增加耐磨性,但以连续大块状存在时,会增加铸件硬度和脆性,增加机加工难度。
样品制备:从铸铁材料中取出一定量的样品,并进行切割、打磨和抛光等处理,以便于显微观察。切割时要注意避免样品过热和变形,打磨和抛光过程要逐步进行,以获得光滑平整的表面。
显微观察:使用金相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观察,可以得到铸铁的组织结构和相态信息。在观察过程中,要选择合适的放大倍数,以便清晰地观察到各种金相组织的特征。
图像分析: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对显微照片进行处理,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数据和图像信息,如石墨球化率、珠光体含量、晶粒尺寸等。
石墨形态分析:包括球化率、石墨大小、分布均匀性、石墨数量(石墨面积率)等指标。
基体组织分析:主要分析铁素体与珠光体比例、碳化物与磷共晶含量、晶粒度等。
缺陷检测:评估微观缩松的孔隙尺寸及分布密度,分析夹杂物的氧化物、硫化物类型及含量,检查球化衰退情况,观察石墨球与基体界面是否存在微裂纹或脱粘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