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氏硬度试验
金属洛氏硬度试···
焊接工艺评定
无损探伤
原理:维氏硬度测试基于压痕法,使用金刚石正四棱锥压头,在规定荷载下压入铝板表面,通过测量压痕对角线长度计算硬度值(HV)。公式为:\(HV = 0.1891 \times \frac{F}{d^2}\)其中,F为施加的荷载(N),d为压痕对角线长度的平均值(mm)。
适用场景:
适用于各类铝合金板材(如 1 系纯铝、6 系 6061/6063、7 系 7075 等),尤其适合薄板材(厚度≥0.3mm)及表面硬化层测试。
可反映铝板的热处理状态(如退火、淬火、时效)及加工硬化程度。
设备:
维氏硬度计(精度 ±1%,荷载范围 1-100kgf),配备光学显微镜(放大倍数 100-400 倍)。
常见型号:如德国 Zwick Roell ZHV 系列、日本 Mitutoyo HM 系列。
样品要求:
表面处理:测试面需抛光至镜面(粗糙度 Ra≤0.8μm),去除氧化膜、油污或加工痕迹。
厚度限制:样品厚度需≥10 倍压痕深度,避免背面变形(压痕深度\(h \approx d/7\))。
边缘距离:压痕中心距样品边缘≥3 倍压痕对角线长度,相邻压痕间距≥3 倍压痕对角线长度。
荷载选择(根据铝板硬度与厚度):
操作步骤:
校准硬度计,确保压头与样品表面垂直。
固定样品,避免测试时位移。
选择荷载,缓慢加载(加载时间 2-10 秒),保持荷载 10-15 秒(铝合金需延长至 20 秒,消除蠕变影响)。
卸载后,用显微镜测量压痕两对角线长度(精确至 0.001mm),取平均值计算 HV 值。
注意事项:
环境温度需控制在 23±5℃,避免温度波动影响测量精度。
压痕若出现裂纹、变形或不规则,需重新测试(可能因荷载过大或样品内部应力导致)。
中国标准:
GB/T 4340.1-2021《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 1 部分:试验方法》
结果表示: 例:HV 10/2000/15,表示使用 10kgf 荷载,保持 15 秒,测得硬度值为 2000HV(实际铝板硬度通常在 20-150HV 之间,此例为示意)。
合格判定: 需根据铝板用途(如航空、建筑、电子)对照行业标准,例如 6061-T6 铝板硬度通常要求≥95HV。
压痕模糊:可能因表面粗糙或显微镜焦距不准,需重新抛光样品或校准设备。
硬度值偏差大:
原因:样品厚度不足、荷载选择不当、内部组织不均匀(如晶粒粗大)。
解决方案:增加样品厚度、按标准选择荷载、取 5 个以上压痕求平均值。
与其他硬度换算: 维氏硬度(HV)与布氏硬度(HB)近似换算公式:\(HB \approx HV \times 0.95\)(适用于 HV<400 时)。
铝合金热处理监控:
退火态铝板(如 1050-O)硬度约 25-35HV,淬火时效后(如 6061-T6)可提升至 90-110HV。
薄板材测试优势: 相较于洛氏硬度,维氏硬度可测试厚度≤1mm 的铝板,且压痕小,对样品损伤低。
航空航天领域: 7075-T651 铝板需通过维氏硬度测试(≥150HV)确保结构强度,测试时需严格控制荷载为 30kgf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