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jpg)
评估铝合金在特定服役环境(如海洋、大气、工业介质)中的抗应力腐蚀能力,筛选适用于该环境的合金牌号、热处理状态;
研究铝合金成分、微观组织、加工工艺(如轧制、焊接、热处理)对 SCC 敏感性的影响,优化材料制备工艺;
验证铝合金结构件在设计应力下的长期服役安全性,避免因 SCC 导致的突发失效;
建立铝合金 SCC 敏感性的量化指标(如断裂时间、裂纹扩展速率),为结构设计提供数据支撑。
铝合金 SCC 的本质是 “腐蚀介质破坏钝化膜 + 拉应力促进裂纹扩展” 的协同效应:
腐蚀介质作用:铝合金表面天然形成的氧化膜(Al₂O₃)在特定介质中(如含 Cl⁻、OH⁻的环境)会被破坏,露出活性金属表面,发生局部腐蚀(如点蚀、晶间腐蚀),成为裂纹萌生的核心;
拉应力作用:外部拉应力(包括工作应力、残余应力)使腐蚀产生的微小缺陷(如点蚀坑底部)形成应力集中,促进裂纹沿特定路径(如晶界、第二相粒子与基体界面)快速扩展;
断裂机制:裂纹扩展过程中,腐蚀介质持续向裂纹尖端渗透,不断破坏尖端钝化膜,应力则驱动裂纹进一步延伸,最终导致材料在远低于屈服强度的应力下脆性断裂。
铝合金 SCC 试验方法需模拟实际服役的 “应力状态 + 腐蚀环境”,国内外主流标准(如 ASTM、ISO、GB/T)规定了以下经典方法,各有适用场景:
将标准试样施加恒定拉应力(通常为屈服强度的 30%~80%),浸泡在目标腐蚀介质中,记录试样断裂时间(SCC 寿命)或规定时间内是否发生裂纹,以此评定抗 SCC 性能。
试样类型:采用光滑拉伸试样(如 GB/T 228.1 标准尺寸)或带缺口试样(缺口用于加速裂纹萌生);
应力施加:通过万能试验机、砝码或弹簧加载,保证应力恒定(避免因试样腐蚀减薄导致应力变化);
腐蚀介质:常用 3.5% NaCl 溶液(模拟海洋环境)、工业大气模拟液(含 SO₂、CO₂)、航空液压油等;
评定指标:断裂时间(越长抗 SCC 性能越好)、断裂应力、裂纹萌生时间。
评估材料在 “长期稳定拉应力 + 腐蚀环境” 下的服役安全性,如船舶甲板、桥梁结构件。
以极低的应变速率(10⁻⁶~10⁻⁸ s⁻¹)拉伸试样,同时浸泡在腐蚀介质中,通过对比 “腐蚀环境” 与 “空气环境” 下的力学性能(如伸长率、断面收缩率、断裂强度),量化 SCC 敏感性。
应变速率:低速拉伸使腐蚀介质有足够时间渗透到裂纹尖端,加速 SCC 发生(缩短试验周期,通常 1~7 天);
对比试验:必须设置空气环境下的空白试验,计算 “SCC 敏感性系数”(如伸长率损失率、断面收缩率损失率);
断口分析:通过扫描电镜(SEM)观察断口形貌,SCC 断口通常为沿晶断裂(晶界腐蚀导致)或准解理断裂,与空气环境下的韧窝断裂形成明显区别。
快速筛选材料、优化热处理工艺(如时效温度、时间),尤其适用于航空航天用高强度铝合金(如 7xxx 系、2xxx 系)。
采用带预制裂纹的试样(如双悬臂梁 DCB、紧凑拉伸 CT 试样),在腐蚀介质中施加恒定应力或应力强度因子(K),监测裂纹扩展速率(da/dt),直接反映材料的 SCC 裂纹扩展阻力。
预制裂纹:通过疲劳加载制备尖锐裂纹(裂纹长度通常 0.5~2mm),保证裂纹尖端应力状态可控;
应力强度因子(K):通过试样尺寸和加载力计算 K 值,可设置恒定 K(K₁ SCC 试验)或递增 K,研究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裂纹扩展规律;
裂纹监测:采用显微镜观察、电位法或声发射技术实时监测裂纹长度变化。
裂纹扩展速率(da/dt)、临界应力强度因子(K₁ SCC,即裂纹不扩展的最大 K 值,越大抗 SCC 性能越好)。
精准评估材料的 SCC 裂纹扩展阻力,为结构件的裂纹容限设计提供数据(如航空发动机叶片、机身框架)。
模拟海洋潮汐、大气干湿交替环境,将试样交替浸泡在腐蚀介质中(如 3.5% NaCl 溶液)和暴露在空气中,同时施加恒定拉应力,加速 SCC 过程,适用于评估户外、海洋环境下铝合金的抗 SCC 性能。
无论采用哪种方法,铝合金 SCC 试验的核心流程均包括以下步骤,需严格控制变量以保证结果准确性:
材质要求:试样需与实际服役材料的成分、热处理状态(如 T6、T73 时效)、加工工艺完全一致;
尺寸精度:按标准加工(如 GB/T 15970.6、ASTM G44),保证试样平行段尺寸均匀,表面粗糙度 Ra≤0.8μm(避免表面划痕成为裂纹源);
表面处理:试验前用砂纸打磨(去除氧化膜),超声清洗(去除油污),吹干后立即放入腐蚀介质(避免重新形成氧化膜)。
介质选择:根据服役环境确定(如海洋环境用 3.5% NaCl 溶液,工业环境用含 0.5% H₂SO₄的 NaCl 溶液);
环境参数控制:温度(通常 25℃±2℃,或模拟服役温度如 50℃)、pH 值(如海洋环境 pH=7.0~8.0)、介质更新频率(避免介质老化);
特殊环境:如需模拟高温高压环境,需使用高压反应釜。
应力计算:根据试样截面积和目标应力(如屈服强度的 50%)确定加载力;
加载方式:恒载荷试验用砝码 / 弹簧加载(保证应力恒定),SSRT 用万能试验机控制应变速率,预裂纹试验用专用夹具加载;
残余应力消除:若试样存在加工残余应力,需先进行去应力退火(如 200℃保温 2 小时),避免残余应力干扰试验结果。
定期观察:记录试样表面腐蚀情况(如点蚀、裂纹)、断裂时间;
裂纹监测:预裂纹试验用显微镜测量裂纹长度,SSRT 实时记录应力 - 应变曲线;
数据记录:记录环境参数(温度、pH)、加载力 / 应变速率、试样状态变化。
宏观评定:断裂时间、伸长率、断面收缩率、断裂应力;
微观分析:通过 SEM 观察断口形貌(判断是否为 SCC 断裂)、金相显微镜观察裂纹扩展路径(沿晶 / 穿晶);
量化指标:SCC 敏感性系数、裂纹扩展速率(da/dt)、临界应力强度因子(K₁ SCC)。
铝合金 SCC 敏感性受材料本身、环境、应力三大因素影响,试验中需重点控制:
合金成分:7xxx 系(Al-Zn-Mg-Cu)、2xxx 系(Al-Cu-Mg)铝合金 SCC 敏感性较高(高强铝合金易发生晶间腐蚀引发 SCC),5xxx 系(Al-Mg)、6xxx 系(Al-Mg-Si)敏感性较低;
热处理状态:同一合金,T6 时效(高强度、低抗 SCC)比 T73 时效(中等强度、高抗 SCC)更易发生 SCC(T73 时效可减少晶界析出相的连续分布,抑制晶间腐蚀);
微观组织:晶界析出相的类型、分布(连续 / 不连续)、晶粒尺寸(晶粒越细,抗 SCC 性能越好)。
介质类型:Cl⁻是诱发铝合金 SCC 的关键离子(破坏氧化膜),浓度越高敏感性越强;OH⁻、SO₄²⁻会加速腐蚀;
温度:温度升高(如超过 50℃)会加快腐蚀反应和裂纹扩展速率;
湿度:大气环境中,湿度越高(如相对湿度 > 80%),SCC 敏感性越强。
应力大小:拉应力越大,SCC 寿命越短(应力超过屈服强度时,敏感性显著提升);
应力类型:拉应力是 SCC 的必要条件,压应力可抑制 SCC;
加载速率:SSRT 中,应变速率越低,腐蚀介质作用时间越长,SCC 敏感性越明显(但速率过低会导致试验周期过长)。
铝合金 SCC 试验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:
航空航天:评估飞机机身、机翼、起落架用高强铝合金(如 7075-T6、2024-T3)的抗 SCC 性能,避免飞行中突发断裂;
海洋工程:筛选船舶甲板、海洋平台用铝合金(如 5083-H116),抵抗海水环境中的 SCC;
汽车工业:验证新能源汽车车身、电池托盘用铝合金的长期服役安全性;
电子设备:评估铝合金外壳在潮湿、含盐雾环境中的抗 SCC 能力(如户外通信设备);
材料研发:优化铝合金成分(如添加 Zr、Sc 细化晶粒)、热处理工艺(如 T73 时效),提升抗 SCC 性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