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氏硬度试验
金属洛氏硬度试···
焊接工艺评定
无损探伤
洛氏硬度测试基于压痕原理,通过将特定压头(金刚石圆锥或钢球)在一定载荷下压入齿轮表面,测量压痕深度来确定硬度值。硬度值(HR)与压痕深度成反比,公式为:\(HR = \frac{K - h}{C}\)其中,K为常数(金刚石压头时\(K=0.2\),钢球压头时\(K=0.26\)),h为压痕深度(单位:mm),C为常数(\(C=0.002\)mm)。
齿轮材料:适用于中碳钢、合金钢、渗碳钢等经淬火、回火处理的齿轮,以及部分铸铁齿轮。
硬度范围:常用标尺为 HRC(适用于淬火钢,硬度范围 20~70 HRC)、HRB(适用于退火钢、铜合金等,20~100 HRB)。
洛氏硬度计:确保设备校准合格,压头无磨损(金刚石压头需定期检查尖端完整性)。
试样制备工具:砂纸(用于打磨测试表面)、夹具(固定齿轮)。
测试区域需光滑、清洁,无氧化皮、油污或损伤,粗糙度一般需≤1.6μm。
若齿轮齿面无法直接测试(如齿形复杂),可在齿轮毛坯或非工作面选取代表性区域。
测试环境温度应在 10~35℃,避免振动或温度剧烈变化影响精度。
安装压头与选择标尺
根据齿轮材料选择压头(如淬火钢用金刚石圆锥压头,软钢用钢球压头),并切换至对应标尺(如 HRC)。
校准设备
用标准硬度块(如已知 HRC 值的试块)校准硬度计,确保示值误差在允许范围内(一般 ±1 HRC)。
固定齿轮
将齿轮平稳固定在硬度计工作台上,测试面与压头轴线垂直,避免受力变形。
施加预载荷
旋转手轮,使压头缓慢接触测试表面,施加预载荷(通常 10kgf),待指针稳定后调整表盘零点。
施加主载荷
按动加载按钮,施加主载荷(如 HRC 标尺为 150kgf),保持载荷 10~15 秒,确保压痕稳定。
卸载并读取硬度值
卸载主载荷,保留预载荷,指针所指刻度即为洛氏硬度值(精确到 0.5 HR)。
多点测试与记录
为保证数据代表性,在齿轮不同部位(如齿顶、齿根、齿面)至少测试 3 点,取平均值(各点间距≥3mm,距边缘≥2mm)。
硬度标准:根据齿轮设计要求(如汽车齿轮通常要求 HRC 58~62),判断实测值是否符合技术规范。
异常情况处理:
若某点硬度值与平均值偏差超过 ±3 HR,需检查测试面状态或重新测试。
若整体硬度偏低,可能是淬火温度不足或回火过度;若偏高,可能是淬火冷却速度过快。